革命历史大戏《问苍茫》,其中反映的大革命时期,1924年10月广州商团叛乱其实就是一次不大的叛乱事件,却由于黄埔学生军参与平叛,在历史上留下了特殊的一页。
广州商团武装,就是几千人的一支地方民团,且散处多地,战斗力并不强
叛乱发生前,广东革命政府还查扣了商团从海外进口的一万支枪支,300万发子弹,堆放在黄埔校内。后虽于10月9日命令蒋介石发还商团枪支,将长短枪5000支交由广州市长兼警备处处长李福林点收转交商团,但商团武装加上原来的武器,最多也就是几千支枪械而已。
所谓商团团长陈廉伯勾结陈炯明,准备里应外合进攻广州,意图彻底颠覆革命政权,更多的是一种推测而已。1924年9月孙中山下达从东江撤军令,饬东江叛军悔过自新。当时广东革命政府与陈炯明之间,正处于默契停火期间,广州整体局势是稳定的,所以才敢把主力都调到韶关,准备北伐。

陈廉伯
但即使广州空虚,城内仍有朱培德的大本营拱卫军和李福林的福军,对付商团武装是绰绰有余的。史载,10月14日孙中山下令平息商团叛乱,15日朱培德部向西关发起攻击,当日即彻底摧毁商团反革命武装的巢穴,所有武装全部缴械投降,又率领部队前往佛山及其它有商团活动的地方追剿,不久即一网打尽,并没有什么恶仗。
然而,黄埔学生军是否参加平叛,仍然有过一番犹豫
6686体育官网下载《问苍茫》剧中对此有生动的表现。在决定黄埔师生编队出征前,军校内会议上产生了争执。时任教授部副主任的叶剑英力主“力行反击,将敌势掐灭于襁褓”;副总教官何应钦则建议“暂避其兵锋”;兵器学教官钱大钧更是认为目前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,黄埔学生是革命的菁华,不能轻易消耗掉,否则责任难当。
《问苍茫》叶剑英力主反击,将敌势掐灭于襁褓
最后还是蒋介石这个校长站出来说话:“黄埔的每一个子弟都是菁华,练兵而不用兵,总理要这军校有何用?要我等有何用?我等革命将士连区区商团都畏狼怕虎,还打什么仗?”。大元帅孙中山已经决定在各军抽调兵力,平定商团叛乱,“我们黄埔学生军更不能后退”。“菁华不是说出来的,是打出来的。越是菁华,越要经历战场的磨砺,铁不淬火怎成钢”。遂下令“黄埔学生军立即编队出征,剿灭商团”。
《问苍茫》蒋介石下令黄埔学生军出征
之所以有此犹豫一幕,是因为当时黄埔学生军实在太弱了
可以说仍处于襁褓期,远不是后来那支威震敌胆的革命军。1924年6月16日,黄埔军校才在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正式成立,距此时仅仅4个月,连第一期都尚未毕业。
黄埔一期仅录取了四百七十人。黄埔师生加在一起,也就够编一个加强营。而且刚成立时武器缺乏,连军校站岗巡逻的枪都不够用。滇军军阀范石生曾当面对蒋介石轻蔑地说“你那个军校,我派一个营,就可以缴你的械”。说的确实是当时的实情。
前文提到的没收商团武装进口武器,本来是准备交给黄埔军校使用,以解燃眉之急的,因此堆放在黄埔校内。
10月7日,苏联援助的一船军械运到广州,其中有山炮、野炮等重武器和轻重机枪、弹药等。孙中山从韶关电告蒋介石全权处理。蒋介石大喜,立即发给黄埔师生,解决了军校的枪械困难,全体师生不由得欢呼雀跃。此时距平定商团叛乱仅一周。
也正是收到了这一批苏制武器,前文提到的10月9日,孙中山才敢让蒋介石发还商团枪支。
平定商团叛乱时,仅出动黄埔师生400余人,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上战场,这已经是当时能够拿得出的全部家底了。老师领着一群新兵出发去执行战斗任务,如遇顽强抵抗,出现较大伤亡是有可能的,难怪校内会议会犹豫再三了。
幸好商团武装不堪一击,在黄埔学生军和广州其他驻军的联合打击下,迅速平叛。平定广州商团叛乱也作为黄埔军校建校之初的首次军事行动,而被载入史册。
发表评论